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改革开放40周年] 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开创大学生就业创业新局面

时间:2018-11-15  信息来源:   点击: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济宁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不断提高思想站位,从对学校发展负责、对学生发展负责的高度深化对就业创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就业创业工作当作民生工程对待,当作“生命线工程”来对待,当作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竞争力来对待,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组织领导,努力构建就业创业工作体系

学校先后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济宁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指导工作委员会和系(院)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和深化“一把手”工程,构建了“党政领导主管、职能部门统筹、相关部门配合、系院主抓落实、全员参与就业”的就业创业工作体系,形成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学校着力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济宁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济宁学院关于实施专业预警及调整机制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细化了工作职责,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完善了督导、考评、奖惩制度;确立了就业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发挥了就创业状况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作用,促进了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联动机制的建立,促进了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构建起了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学校紧紧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问题,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打造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一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先后出台了《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建立了与学分制改革相配套的学生学业导师、选课、学籍管理、学生管理等制度,自2017级新生起全面实施学分制;二是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德育优先、坚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的原则,全面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更加契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三是构建了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集中性实践环节三大模块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增加了大量选修课程和拓展课程,专门设置了集中性实践课程,规定了学生修读的学分要求,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课程套餐;四是强化实践教学,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加大企业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将行业准入的知识和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校企协同育人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是建立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认真听取吸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建议,增强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的契合度。

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

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化、系统化;确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建立了两大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果的共享和转化机制,构建以课程教学为主导,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为辅助,依托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论坛等活动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化创新创业平台,并针对大众化教育中涌现出的有创新创业意向学生,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开展精英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出台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与济宁高新区创业大学共建了创新创业学院,引进了融文化、教育、实践、孵化于一体的创业培训课程体系和讲师队伍,累计开展毕业生培训7577人次,举办路演30场,获各类奖励150个,项目落地22个,自主创业17人。修订了《大学生学科专业和科技文化竞赛管理与奖励办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每年组织校级“挑战杯”“创青春”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创客沙龙”“创新创业面对面”等活动,积极引导专业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组织推荐学生参加“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青春”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4项,其中一项作品参加了国赛并获国家专利。季节等三名教师被评为省级优秀指导教师。近年来,我校学生获得各类学科专业及科技文化竞赛国家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43项、二等奖71项、三等奖114项。以科技创新、创业社团为抓手,营造创新创业氛围。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开展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经费、场地、交流、实践服务,将科研训练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参与指导老师实验课题,鼓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专业探索,开展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创业训练;以创新创业项目为抓手,带动创新创业活动。3年来共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4项,校级大学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122项。

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学校始终将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当作就业创业工作的基础工程来抓,坚持以学生为本,细致全面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求职状况,千方百计为他们寻找就业岗位,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达成就业愿望,及时化解他们的焦虑情绪。一是搭建精准供需信息对接平台,通过就业意愿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毕业生就业意愿,建立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数据库,对接国家、省、市大学生就业招聘服务平台,全面掌握就业市场需求状况,建立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数据库。二是提高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针对毕业生不同特点和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送政策、送指导、送信息,网上就业服务实现“全天侯、多功能、广覆盖、精准化”;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体作用,主动“走出去、请进来”,持续开展周四专场、大型招聘、分类招聘等各类招聘活动。近三年,共举办大型招聘会7场,专场招聘会315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85万个。三是大力加强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多形式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四是切实做好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通过建立台账、落实求职创业补贴等措施,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毕业生等,关心到底、重点推荐、跟踪服务。近三年共为特困生发放求职补贴70.8万元 ,为获得国家助学贷款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107.16万元,惠及2494名毕业生同学。

强化平台建设,积极拓展就业渠道

结合实施国家、省、市“中国制造 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多措并举引导毕业生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就业创业,到基层就业,畅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渠道,广泛收集中小微企业的招聘信息,主动组织企业进校园招聘,搭建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平台,为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牵线搭桥;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基层就业项目;主动联系用人单位,特别是要主动走访重点用人单位和和岗位需求潜力较大的单位,加强与人才机构、行业协会等部门的联系与互动,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近三年,西部计划等共42人,应征入伍41人。

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创业工作圆满完成了省厅的各项目标任务,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广大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我校的就业创业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就业状况基本稳定,近三年,总体就业率分别为97.77%,97.97%,97.39%,均保持在较高水平,被评为2017年度山东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

                                               【撰稿:王影影      审核:王东艳】

Copyright (c)  济宁学院 版权所有     
许可证:鲁ICP备12014410   鲁公安网备 37088102000136号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新区杏坛路1号    联系电话:0537-3196001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