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2018济宁学院十大师德标兵”候选人事迹简介

时间:2018-06-24  信息来源:   点击: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共济宁学院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济宁学院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引领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经研究,决定于6月“师德建设月”期间在全校评选2018年“十大师德标兵”。 根据济宁学院党委宣传部、人事处(教师工作部)、教务处、工会《关于评选2018年“十大师德标兵”的通知》,经个人申报、单位推荐和学校审查,王珍、王世嫘、王兴懿、孔亚杰、孙萍、刘蕊、刘永萍、吴春华、宋军、张秀芳、张继华、张清坤、季节、杨景生、郑玉梅、郑晓雯、梁宝东、戴静(以姓氏笔画为序)等18名老师拟作为“2018济宁学院十大师德标兵”候选人。

“2018济宁学院十大师德标兵”候选人(以姓氏笔画为序)事迹简介如下。

 

王珍同志事迹材料

王珍,女,1981年11月生,37岁,中共党员,济宁学院数学系教师,教授,博士。2009年9月至今在济宁学院数学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14年被评为“济宁市五四杰出青年”; 2012年被评为济宁学院科研创新先锋共产党员;济宁学院第一批“31353”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尽最大努力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优秀的共产主义拥护者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该同志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与时俱进,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自身思想觉悟。坚持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始终坚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真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各项工作。

二、做优秀的教育教学工作者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每学期承担数学系专业基础课《高等代数》和理工科专业必修课《线性代数》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平均每年总学时达600学时,尽管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她始终做到精益求精,虚心请教、严谨治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课前,她参考国内外相关教材,结合各专业的特点,认真备课,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使数学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在授课过程中,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课后,虚心请教老教师,与学生零距离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应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由于课堂效果好,所制作的课件应用性强,2012年该同志主持的《线性代数》课程被评为2012年济宁学院精品课程。此外,她作为主讲教师的《高等代数》课程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

在上好课的同时,她时刻注意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经常教导学生,学习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责任,因为学习是实现梦想的一种途径。她教育学生面对考试,不要“临时抱佛脚”。温故而知新,平时就要时常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这不仅是一次系统的复习,也是一种思维的总结,更有利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她一直担任数学系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学业指导教师,她不仅在学习上给予学生指学业上的指导,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求他们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在生活与思想方面时刻关注着他们,做到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疏导。针对个别学生情绪的问题和上课的精神状态,找他们单独谈话,及时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和心理活动,用亲情式的温暖话语和举止,给他们以心理疏导、思想引导、学习生活指导等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不断进步。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注重提升自己。2015年该同志申请到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项目,于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在清华大学做访问学者。为期一年的清华大学访学生活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清华大学的浓厚学风、科研学术氛围时刻感染着她。导师尤力教授的博学,悉心指导和鼓励使她在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清华大学的各类学术讲座不仅指导着她的人生观、世界观,更对她未来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做优秀的科研工作者

在科研工作方面,她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高校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要有勇于开拓、发展和创新的精神。正是凭借这样的一种理念,在学校和系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地努力和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0年成功申报了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博士基金)1项,使数学系的省级立项有了零的突破。2014年成功申报到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1项,并且于2015年成功申报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使得数学系的科研水平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理论已经发展的十分完善,很难取得一定的创新和突破。该同志所从事专业——量子信息是一门新兴学科,该领域目前在理论上和实验上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已将其列为重点支持的研究项目之一。她治学作风严谨,科学态度端正,思维敏锐,善于钻研,时刻关注学术前沿。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发表了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7篇收录在SCI期刊源中。2012年发表于《Reports on mathematical physics》杂志的“Monogamous property of generalized W states in the three-qubit systems in terms of relative entropy of entanglement”论文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该文研究的相对熵纠缠度的单配性问题为解决多体纠缠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2016年发表于《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杂志的“Trace distance measure of coherence for a class of qudit states”论文研究了高维量子态的迹距离相干度量,该结果突破了迹距离相干度量仅限于低维量子态的研究。

作为济宁学院重点学科——应用数学量子信息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她能够团结本学科成员,紧紧围绕学科科研发展和教师发展需求,广泛收集研究方向成员的建议意见,勇于承担任务,甘于无私奉献。

  

王世嫘同志事迹材料

王世嫘,女,1973年3月生,济宁学院教育系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建设,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取得一定成绩。

一、思想方面

该同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自觉践行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时关注国内外大事,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爱岗敬业,不断从思想上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时代感和责任感,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教学方面

该同志热爱教育事业,在一线教学工作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并关注本学科的学术和专业发展动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践行“学为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她深信作为一名教师,师德师风非常重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仅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担负着育人的责任,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关心爱护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宣扬社会正能量,兼顾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和品德修养的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同时,作为一线教师,由于教育系教学任务较重,她每学期都承担着多个教学班的教学和《专业导论》、《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心理学》等三门或四门课程的繁重教学任务。在教学之余,积极与教研室老师共同进行教学研讨,提升教学质量和加大对教学内容的把控,较为圆满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注意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和专业学习方法的掌握,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上,从新闻时事和专业角度方面积极的科学的引导学生。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她还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和课程培训等加大对本专业的学习,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为课程教学工作服务。

该同志与心理学教研室的老师们一起完成教研室的各项工作,并着手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心理咨询专业技能大赛、毕业班的专业实习和论文指导工作,较好地完成各项任务,从2009级心理学专业至今为止的论文指导工作中,她所指导的学生全部都一辩圆满通过,没有学生因为诸多问题需要参加二辩,得到师生的认可和好评。该同志于2016年获得济宁学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三、科研方面

高校教师不仅教学先行,也要做到科研同步,否则无法在专业和学术方面掌握本学科的动态和发展趋势。因此,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她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工作。2015年在《中国学校卫生》期刊发表《济宁市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特质焦虑影响因素分析》,在《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期刊发表《留守中学生的生活事件、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关系的研究》。2017年《NSSE视角下心理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获得2016年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其阶段性研究成果《2000-2016年“全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年度报告解析及其启示》和《大学生教育经历丰富度、深度学习与学习收获的关系研究》两篇文章在《外国教育研究》和《黑龙江高教研究》期刊上发表。同时,《济宁市居民亚健康、生存质量和疲劳感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获得2018年度济宁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

在社会服务方面,她积极参加济宁市心理协会的各项活动,并参与到老师们的济宁服务地方的一些课题项目中。

她将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争取在思想、教学科研等方面获得更大发展和提高。

 

王兴懿同志事迹材料

 王兴懿,女,1963年2月生,外国语系副教授,中共党员。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该同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自觉践行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实履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工作勤恳,兢兢业业,廉洁自律,默默奉献。用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教学、科研工作,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仁爱之心对待学生,把母亲般的温暖传递给学生,被学生亲切地称为王妈妈。

一、严谨务实,在教学上精益求精

在教学中,该同志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授课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和课堂活动,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本着让学生学会、学好的教学理念,认真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有获得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把情感因素融入外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愉快地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及良好表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实时地组织随堂测验,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及时记录,了解每个学生的进步情况。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及时完善授课步骤及教学内容。当她站在讲台上,望着学生们专注听课的眼神,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敬畏,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她的真情付出赢得了学生的好评和喜爱,所授课程网上评教成绩优秀。学生评语摘录如下:王妈妈的课堂充实,好有爱的课堂;喜欢王妈妈,可爱又热情,工作态度严谨却又有趣;老师讲课很认真,对学生很好,像妈妈一样;老师,谢谢您,您很辛苦,对待我们像孩子一样,关心我,让我有一种见到妈妈的感觉。虽然我们有时候会犯错误,但是您一直都是包容和委婉的提醒,心思细腻,每一次上课,都能看到您背后付出的心血,希望您好好保重身体。

2011年12月,该同志主持申报的英语听力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3年3月,英语阅读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12月,参与课题研究的《构建英语语言文学核心课程群的研究与实践》获2016年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012年6月,被学校授予济宁学院教书育人先锋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6年6月,被学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二、耐心指导毕业论文写作,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自2012年以来,该同志每年都有毕业生论文指导任务。作为指导老师,她耐心指导每个学生,经常加班到学校进行面对面的指导,把工作做在前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014年3月15日,她在学校上了一天班,晚饭后突然感到心慌,家人打了120急救电话。第二天住院治疗,查出贫血、心血管等疾病,并做了个手术。她担任的2013级7个班的听力课教学任务,只好转给两位老师担任。尽管身体虚弱,她坚持承担7名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任务,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沟通,认真细致地指导学生论文写作,对着电脑屏幕逐词逐句地审阅,反复指导学生修改,直到达到学校和本系的要求。当学生收到她深夜发送的论文修改稿时,很受感动,写信表示感谢和敬意。

2018年4月8日下午,她收到一位去年毕业的学生的感谢信,学生是通过QQ好友发给她的。学生这样写到:“老师下午好!我现在上的公务员辅导班里,有个小妹妹在完善毕业论文最后的内容和格式,今天下午她让我帮她修改了一下,全部整理好之后她说很感谢我,因为我帮她纠正了很多问题,她觉得我很聪明。我跟她说不是因为我聪明,而是感谢我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王老师,这些经验全部都是她一次次耐心交给我的,没有王老师的指导,我的论文不会写得那么顺利和完整。老师,此刻我跟您发这条消息再次感谢您,因为您教授给我的不止是怎样写好一篇论文,更是如何用一种严谨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这种认真到极致的态度,在我之后不论是研究生写论文阶段,还是在工作中整理资料时,都会深刻地影响着我的态度;用各种办法解决问题,认真直到最后一秒。在此我衷心祝愿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天天开心,学生有时间一定会去学校看望您!” 每当收到学生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电子邮件或书面信件,王老师很激动,也为自己的教师职业而自豪。

三、关爱支教实习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2017年9月1日,2015级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分赴汶上、梁上、金乡、泗水等地进行支教实习。她指导的7名学生被分到汶上县的三所学校,她叮嘱他们端正实习态度,谦虚上进,吃苦耐劳,遵守纪律,注意安全,有困难和问题及时反映。同学们经常与她交流实习情况,汇报成绩,交流心得,其乐融融。

2017年9月13日(星期三),她和别的老师早上7点乘出租车到汶上20多个实习学校去看望实习支教的学生,为了能见到所有的同学,她们先去偏远的地方,下午三点吃午饭,傍晚到达到汶上县城,一天中她们看望了几乎所有的实习生,回到家已经9点多。同学们见到老师,非常高兴,纷纷在QQ群里留言,表示安心实习,努力工作,为母校争光。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习锻炼,同学们成长很快。她指导的7名学生中,3位同学被实习学校评为优秀实习生。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征程中,她将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认真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


孔亚杰同志事迹材料

孔亚杰,男,1980年8月出生,研究生学历,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于2007年来到济宁学院参加工作。他曾在济宁学院化学与化工系工作8年,担任化学与化工系科研秘书职务。2015年底调入济宁学院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工作至今。该同志始终把教育工作当作一个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堆砌的伟大工程,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不断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养成高尚品格,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深受领导、同事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科研管理先进个人”、“济宁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一、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树立优秀党员形象

作为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该同志一贯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认真执行党的决定,努力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服从组织分配,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他坚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主动接受政治教育,自觉加强思想锻炼,在党员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认真组织实验教学管理中心的各项政治学习工作,持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按时召开支部委员会,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并把基层党建工作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积极践行“群众路线”,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群众为榜样,努力学习群众观理论,深刻理解群众观内涵,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时刻向着优秀党员的队伍靠拢,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主动地宣传和 贯彻党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种有 益的社会活动,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正起到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二、爱岗敬业,脚踏实地,为人师表,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德为师之本”,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是最重要的。做教师首先是做人,做真诚的人,做正直的人。不管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管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在同事面前,他都注重自身的完美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染人,树立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把他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时刻牢记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脚踏实地,严格要求自己。作为学校首批省级精品课程团队主要成员,他认真备课,详细讲解,认真回答学生的问题,把每一节课做成精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他还积极的组织学生加入自己的科研课题,进行科研训练。近两年,指导学生申请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

在做好自己一线教师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能够无私为全系教师服务:兼任化学与化工系科研秘书,协助分管领导做好系科研规划,负责与科研处等单位联系工作,热情为教师的科研服务。及时为教师发布上级单位的各种科研项目的申报通知及相关材料,组织相关教师积极申报各种科研项目,协助教师办理各种科研项目、各级各类科研奖励申报材料的汇总、登记、审核、报送以及项目进展情况、结题材料的组织与报送等工作。

同时,他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上也没有丝毫的放松,多次于国家级核心期刊及SCI上发表论文,得到了系领导的好评与支持,获得“济宁学院科研管理先进个人”的称号。

在调入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后,他清醒地认识到,实验教学管理中心是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强化我校实验实训建设,统筹学校办学资源并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地方服务的机构,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实验实训教学体验的单位,只有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协调好本单位实验员与各个相关系部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在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工作至今,他主要完成了以下一些工作。

(1)首先全面了解学校实验实训的基本状况,学习学校加强实验实训的相关文件政策,根据学校实验实训工作现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济宁学院关于加强校内实验实训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济院政字[2016]2号)文的制定。

(2)主要负责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并出台了《实验教学管理中心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实验员工作规范》、《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安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

(3)负责计算机教学中心和语言学习中心的实验实训室的管理工作,目前两个中心实验室管理有序,有效服务于教学。

(4)负责科技文化大楼仿真实验中心及分析检测中心的基本建设工作。仿真实验中心现已基本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分析测试中心基础建设工作已经完成,现在进入大型分析测试仪器整合搬迁阶段,部分仪器即将投入使用。

(5)负责了酿酒工程中心的建设工作。从最初的基础建设,到酿酒设备的迁入、安装、调试,全程跟进,对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了酿酒工程中心的顺利投入使用。现在已经可以连续生产质量合格的啤酒。白酒设备也已完成设备调试,可以进行白酒生产实训教学。

(6)负责了历年的高校实验室信息统计工作,确保实验信息准确统计,准时上报。

在完成以上工作的过程中,他还积极与其他同志交流,听取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对工作做到精益求精、保质保量。并能积极主动与该单位负责人进行思想、工作上的沟通汇报,遇到急难任务不推不避,敢于担当,得到了历练和管理经验的积累。与此同时,他还不断加强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学习,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努力学习借鉴他人先进的教育理念及管理方法,通过学习和研究,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在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面对工作中的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工作能力及工作作风得到了中心领导及同事的一致称赞,并于2016年获得济宁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称号。

三、治学严谨,业精于勤,不断学习,提升个人能力

面对繁杂琐碎的事务工作,该同志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天天坚持早上班迟下班,自我强化工作意识,注意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力求周全、准确、适度、避免疏漏和差错。因此他虚心向领导、向同事学,学习他们的理论观点、工作方法等。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求自己要做到“多看、多听、多闻、多想、多写、多做”,把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学而思,思而入,入而进”的良好习惯。在他的影响下,实验教学管理中心的年轻实验员能够主动发现自己业务知识上的不足,更加自觉地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理论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得到了领导及其它单位的一致好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孔亚杰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生命价值的追求。长期以来他都格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为了不辱使命,不负众望,无愧自己的良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他要继续默默地奉献,在教育这个大舞台上,他要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去拼博,纵然岁月消逝了他的青春,但该同志依然无悔!因为他将忠诚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他毕生的力量。


孙萍同志事迹材料

孙萍,女,1962年生,1988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任济宁学院音乐系声乐研究室主任,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济宁市音乐家协会理事。2009年荣获济宁市“五一”巾帼奖章,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

一、忠诚教育,修行师德

该同志从教30年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风严谨,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乐于奉献。她注重加强师德修养,身体力行教师的职业道德,把“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事业,着力将教师道德标准转化为个人的内在品质。作为声乐研究室主任,她扎扎实实作好基础工作,组织教师进行师德师风理论学习并开展讨论,还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师德教育活动。

二、热爱学生,树立师魂

师德之魂是师爱,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的一个标志。在教学过程中,该同志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关爱学生,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用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来影响和教育学生,经常在教室、琴房与学生交流谈心,和学生一起参加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完成正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她先后担任两届班主任工作。在班主任工作中,她尊重学生,坚持每周天晚上开班会,平时检查学生宿舍卫生情况,及班级和卫生区的大扫除情况。关心班级每一个学生,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日常工作中,不仅给学生教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还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当班级里有学生生病,她就在家里做好病号饭送到学生宿舍,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对待家庭困难的学生,她经常在衣物、食物、生活用品、资金上尽其力所能及帮助。她在思想、生活、心理和学习等方面关怀学生,尽力为学生排忧解难。

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该同志以实际行动实践“严于律己,任劳任怨,服从安排,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从事专科和本科学生的《声乐》教学工作;并担任了《合唱与指挥》、《重唱与表演唱》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作为教研室主任,有高度的责任感,参与了音乐系教学改革许多工作。经常加班加点,研究讨论各种教学工作,特别是在教学评估中,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作为老教师,她工作认真兢业,责任心强,积极指导青年教师,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她经常深入课堂一线认真听课,特别是年轻教师的课,课后与他们诚恳交流,肯定优点,找出不足,并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耐心指导青年教师备课,包括教案设计、内容分配、方法使用。她被青年教师亲切称为“教学中的知心大姐”。 2016至2018年被学校聘为教学督导。

四、严谨治学,教书育人

她深谙“生有涯而知无涯”的道理,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开展教学,平时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满怀激情讲好每一节课,课后认真辅导学生开展艺术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她在声乐教学中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水准;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上总能循循善诱,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利用教学内容,阐释做人的道理;这种“倾心育苗,付出真爱”富有情感的独特教学风格,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授课程受到专家和同学们的好评。多名学生在山东省大学校园歌手大赛、山东省大学生音乐舞蹈基本功比赛、济宁市青年歌手电视大赛等活动中获奖;她连续多年担任山东省学生艺术水平考试评委、山东省音乐考级评委、山东省高校音乐精品课程评委。她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学科技能培训项目活动,山东省“希望山东.福彩有爱”希望小学留守儿童音乐支教活动。在繁重的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之余,她认真开展教学科研。她主持和参与省、院级教科研项目5项,结合教学实践,完成论文十余篇,教学论文多次在山东省艺术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

      

刘蕊同志事迹材料

刘蕊,女,1979年9月生,山东曲阜人。1999年7月参加工作,200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讲师。曾任初等教育学院学生管理科副科长兼女工委副主任,现任学生管理科副科长、正科级辅导员,同时承担历史课程的教学任务。

工作19年以来,表现出良好的师德风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将讲台看作人生的舞台。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无私奉献,关爱学生。她始终战斗在教育战线的前沿,敬业爱岗,勤勉自励,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业务能力和思想境界,以身肩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为荣耀,以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毕生追求,是校区公认的业务骨干、师德表率、育人楷模。

一、政治上严格要求,大局意识强

该同志一直努力用正确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夯实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拥护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她作为学生党支部副书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与支委会其他同志一道将学生党支部建设成过硬支部,使支部发挥出战斗堡垒作用,该支部于2016年荣获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在工作中,讲大局,守规矩,识大体,有担当。

二、学生工作锐意创新,探索意识强

她多年来“双肩挑”,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管理岗位上,善于开动脑筋,稳中求变,开拓创新,与科室其他同志一道打开校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探索新形势下五年制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在校区党委领导下,以确保学生安全为前提,以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抓好常规管理。根据学生现状和社会要求,对五年制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发挥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骨干力量。

完善了24小时值班制。同时赋予辅导员更多的管理权,最大限度调动其投入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2.重视学生干部在管理学生中的“助手”角色。

学生干部是各项常规检查的执行者,是信息的提供者,做到选拔好,培养好,使用好。

3.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常规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

制定修改了《学生工作值班人员管理规定》、《学生考勤与请假制度》、《宿舍管理规定》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管理有章可依,使常规管理有序运转。

4.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该同志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好学生的引路人。重视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引导,让学生及早树立自己的目标,确定自身的努力方向。

5.强化为学生服务的工作理念。

她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深入学生,切实解决学生的困难。按照学院的规定,努力做好了学生资助工作,严格评审办法和程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努力将党和政府的暖心政策落实好。认真做好毕业手续办理、学籍档案整理等事务性工作。

(二)探索学生干部工作的新模式

积极向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转轨,学习借鉴学院“学长制”,开展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通过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引导、严格要求、热情关爱,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竞选评定出的高年级学长到低年级任职,发挥榜样的力量,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她引导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开展检查工作,规范各项常规检查并量化计分,有效促进了常规管理。制定了学生干部工作奖惩制度,并围绕学生干部应具有的素质和影响力、沟通能力的锻炼和提高等主题举办了学生干部培训班。举办了学生会主席、副主席竞选活动和 “致青春”文艺演出、“三走”系列等活动,为学生打造了展现自我风采、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初等教育学院生源质量不够理想,存在较多的后进生。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该同志表现出了良好的师德风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依靠耐心、真心、恒心,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引导培养。

在后进生转化方面,善于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改进方法。经常与后进生谈心,靠真诚打动学生心扉。在她的努力下,将一个个“顽石”雕琢出了人生的光芒。

学管科各项工作的开展,保障了学生的安全,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得到本校区和济宁学院领导的认可。为校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也提高了校区的知名度。

三、教学工作兢兢业业,奉献意识强

了解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水平精湛,教学效果突出。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能够把好教学环节中的每一关。在课堂教学这一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氛围活跃,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绩。2010年11月,执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省优质课一等奖。同时,注重科研工作,发表论文多篇,论文《历史教学过程中学法指导的应用》获山东省教师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总之,她思想政治素质高,无私奉献,善于创新,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好评,是公认的好党员、好干部、好老师。该同志在2012年6月被济宁学院授予“济宁学院先进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6年3月获得“济宁学院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6年5月获得 “济宁学院优秀青年人才”称号。


刘永萍同志事迹材料

刘永萍,女,1976年生,中共党员,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2005年7月开始走上讲台,从教12年来,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她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和以德育德”的思想准则。做兼职辅导员3年,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认真踏实做好学生工作中的每件事;做经济与管理系的教学秘书2年,服务好本系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学上扎实专业知识,每学年平均上5门课,主持校级教改课题2项,主持校级精品课程1门,参与校级精品课程2门。科研上坚持学术规范,坚守学术道德,主持省级课题1项,主持校级课题3项;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市厅级课题6项。

一、锤炼思想,以德立身

作为一名教师,她深知学习是终生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胜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在十余年的工作中,她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她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她深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是作为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是作为兼职辅导员还是作为普通任课教师,始终以崇高的理想信念来感染和教育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中去。对学生充满仁爱之心,无论学生有什么事,只要被刘永萍老师知道,一定会耐心的帮助他们解除思想顾虑。有时学生问学习,有时学生问生活中的苦恼,有时学生会询问和家长的矛盾,刘老师都会认真地一一解答。每年给经济与管理系的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与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理解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成为一个合格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对抗大学生活中不良行为的一剂良药,是成为一个合格入党积极分子的基本要求。

二、学高为师,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该同志自2005年进入我校以来,积极投身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上岗的基本条件。教学工作中,她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通过教学比赛对知识把握的广度和深度、对课堂的设计和掌控都得到极大的提高。教学工作中贯彻“以德施教”,不放弃任何一个同学。同一门课对于不同层次的班级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如外包专科同学底子较差,对于他们只能以耐心来感化他们、以较基础的知识来激起他们的自信。勇于进行课程改革的尝试,2012年主持《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2016年主持《模块化教学在<金融企业经营学>中的应用》; 2013年参与申报了校级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2015年主持校级精品课程《货币银行学》,2017年做为校级精品课程《统计学》的成员参与制作了统计学。

科研工作促进教学工作,该同志坚持作学问必须 坚持“以德立学”。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坚守学术道德,不投机取巧,认真查找文献,切实到村户调研,排除困难,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主持了1项省级课题,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鲁南城镇带城市化的产业支撑体系研究;参与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2项校级课题:新农村建设下农村留守妇女的研究。作为普通教师,她关注学校的未来发展,主持济宁学院“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研究课题: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济宁学院专业布局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研究。同期发表论文8篇,核心1篇,英语论文1篇。

三、 身正为范,以德育德

作为专业课教师,她将德育教育贯穿到课程中来。经济学专业作为社会学科,其发展离不开中国现实经济的发展。讲述理论时,用中国现实经济发展与西方经济体发展方式及发展历史时行比较,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指导。2012年她带领学生赴青岛调研农民工,获得济宁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优秀指导教师;2013年指导学生下乡调研,荣获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2014年带领学生在邹城、曲阜、济宁等地区调研农民工返乡就业情况,在第五届“调研山东”中,指导学生写出的调查报告获得山东省大学生社会调查调研成果二等奖,刘永萍老师获得2014年第五届“调研山东”优秀指导教师。2014年7月,克服自身家庭负担重的困难,承担经管系的教学秘书工作。服务于经管系的师生是她的理念,工作繁重、琐碎却容不得一点儿马虎。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真心实意为全系师生服务。

四、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成绩突出,曾获得校级及以上荣誉称号。

获得2007年校教案比赛二等奖、2009年获得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2013年济宁学院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014年济宁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荣获济宁学院2014年“优秀教师”、山东省201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第五届“调研山东”优秀指导教师。2016年荣获济宁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入选济宁学院“31353”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育人才,获济宁学院“三八红旗手“称号。


吴春华同志事迹材料

吴春华,女,1978年10月生,文化传播系讲师。2006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她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真诚,来到济宁学院,踏入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12年来,该同志始终牢记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给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锻铸了自己的师魂。2015年曾获“济宁学院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三等奖”,2016年荣获济宁学院“优秀教师”称号,2017年入选济宁学院第二批 “31353”人才工程。从教以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力争做一位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一、师爱为魂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在实际工作中,该同志时时处处注意观察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能够以最大的限度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尤其是面对所谓的“问题学生”的时候;信任学生,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不吝啬关爱的眼神和信任的鼓励;严格要求学生,当他们犯错误时绝不姑息。对学生,她倾注了全部热情,和他们平等相处,以诚相待,积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该同志自从2014年开始担任2014级文化产业管理班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她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通过开班会和在线沟通等多种形式和学生进行交流,随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一、学高为师

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通业务、治学严谨、注重创新,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想要教好课就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因而她总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听其他老师的课,与同事们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成论文。她主讲《西方经济学》、《文化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三门课程。在教学工作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遵循教育规律,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近些年取得的成果如下:

2011年主持了济宁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产业链视角下的曲阜市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1QNSK05)已结题;

2013年主持了山东省软科学一般项目“基于产业融合的山东省文化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13RKA08021)已结题;

2014年主持了济宁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课程设计与开发——以《文化经济学》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14JX37)已结题 。

2015年文化经济学课程被评为济宁学院校级精品课程。

2016年主持了济宁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曲阜建设文化国际慢城的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6JSGX032),已结题。

2016年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专项课题“山东省“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研究”(ZY201610029),在研。

2018年主持济宁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济宁市“互联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8JSGX014),在研。

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

“The coupling effect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发表在Computing and Visualization in Science 被EI收录,2016(10),独立;

“刍议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1)独立;

“曲阜文化旅游产业链整合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独立;

“曲阜市文化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5),一作;

“基于SWOT分析的曲阜市文化旅游产业链价值提升研究”《济宁学院学报》2012(6)一作;

“曲阜旅游业的文化竞争力提升研究”《济宁学院学报》,2013(3),独立;

“产业链视角下的曲阜市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科技博览》,2012(36)一作;

“基于产业融合的山东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中国科技博览》,2013(37)独立;

“翻转课堂在高校文化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发表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等。

二、身正为范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正是深刻懂得这个道理,因而在政治素质方面,她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与思想觉悟。她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不辞辛劳,不计得失,乐于奉献;努力进取,不断提高,追求卓越。在对待学生方面,她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尊重信任,公平对待;严格要求。在工作中服从领导,团结同事,具有协作精神,能够积极履行职责,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在领导的关怀与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多次获得各级荣誉称号和奖励:

2013年在“知识女性与实现中国梦”论文征集评选中荣获山东省教育工会颁发一等奖

2013年论文荣获济宁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014年论文荣获济宁市第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4年“论济宁市儒家文化旅游链的培育与优化”在济宁市“全面深化改革与打造鲁西南科学发展高地”理论研讨征文中,荣获三等奖;

2015年课题荣获济宁市第二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5年在济宁学院教师说课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2016年荣获济宁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2017年入选济宁学院第二批 “31353”人才工程。

作为指导教师指导的济宁学院2015年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文化济宁’战略下济宁市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已顺利结题,并荣获我校2017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回首来时路,有付出才有收获。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她将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优秀的同事学习,继续努力,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宋军同志事迹材料

 一、个人简历

宋军,男,1981年9月生,1999-2003年聊城大学物理学院攻读本科,2005-2008年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攻读理学硕士,2008-2011年山东大学物理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我校任专职教师。2014年省评获得副教授任职资格,2015年作为教育部国内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访学1年,2017年聘为副教授。

二、教书育人

2003年本科毕业后,该同志遵循儿时梦想进入曲阜市第二中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两年的教学工作,一方面使他感受到教书育人工作带给他的快乐、自豪和成就感,另一方面也深深地认识到教书育人工作的责任重大。为了更高质量地从事教书育人这项荣誉而神圣的工作,该同志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学术造诣和增强自身综合修养。2005年到2011年期间先后攻读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进入我校重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该同志从教以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身体力行党的教育方针,自觉践行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认真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对学生授业解惑的同时,特别注意对学生做人修身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进一步学习深造。先后承担《大学物理》、《原子物理》、《计算物理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现代物理前沿讲座》等课程任务。指导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20余人次。参与校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

三、科研学术

任教以来,该同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辅助教育教学。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项(11247202,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1305076,2014-2016年)、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12AM001,2013-2015年)。申请到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A类项目(2018年)。至2011年来,他作为主要贡献者在粒子物理理论领域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大类1区3篇,小类(核物理)1区10篇,自然指数68种期刊中的Phys.Rev.D和Eur.Phys.J. C杂志论文各1篇。科研成果获得2013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励、3次获得济宁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10余次,并与国内多所研究单位/院所(如:山东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曲阜师范大学)保持紧密学术交流合作。山东省“十二五”、“十三五”理论物理重点学科/实验室粒子物理研究方向负责人。

基于以上教书育人和科研学术工作上的贡献,2016年入选济宁学院首批“31353”第三层次人才工程:教学科研骨干。

该同志热爱教学,潜心科研,献身教育,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做好教学、科研工作,回顾过去,也发现一些差距和不足,展望未来面对新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更要加倍努力,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争取再创新业绩、谱写新篇章!

     

张秀芳同志事迹材料

张秀芳,女,1964年10月出生,汉族,山东金乡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自1986年进入我校以来,该同志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始终从事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她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与情感力量来引导和教育学生,既教书又育人,深受领导、教师和学生好评。

一、信念坚定,纪律严明,永葆先进本色

该同志是一名有30多年党龄的中共党员,30多年教龄的思政课教师,20多年教学管理经历的中层干部。她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在各项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她始终以一名思政课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和担当,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她始终以一名管理工作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宗旨,以身作则,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积极主动协助主任、书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做好本职工作

30多年来,该同志始终不忘思政课教师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把“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己任,加强师德修养,坚守课堂阵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该同志积极承担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多年来,社科部教师数量不足,教学任务重,她以身作则,任劳任怨,勇挑重担,带头多承担教学任务,并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先后讲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多门课程,教学工作量超过社科部教师平均工作量。在教学中,认真备课,精心授课,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使思政课“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大力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受到领导和学生的好评。

她全面关心学生成长,为学生进步加油助力。近年来,为我校入党积极分子骨干培训班等作“展学子风采 做有为青年——谈大学生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语境中的大学生成长成才”、“回到文本 研读原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一代伟人毛泽东”、“走近伟人毛泽东——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等多场专题报告,对党组织重点培养对象进行教育,引导他们首先要思想上入党。

三、积极探索,锐意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为把思政课上成最受大学生喜爱的课、终生受益的课,她带领教师们钻研教学,革新方法,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主持了“邓小平理论专题教学立体化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全方位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的经典著作学习引导”等多项教学课题研究,取得了好的效果,形成了鲜明的课程特色,创建了专题教学立体化教学模式,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同时还注重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积极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课题“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经典著作学习引导”,主持校级科研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研究”、“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良性对接的问题与策略研究”,把经典著作学习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学经典,用经典著作之“根”滋养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坚定其马克思主义信仰。

该同志面向全校学生作“科学发展观语境中的大学生成长成才”、“朝核问题和朝鲜半岛局势”、“共同富裕:目标、矛盾与对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等多场学术报告。发表“对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共产党学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多篇论文。

四、热爱学生,关爱成长,用爱引导学生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该同志深切明白自身肩负的重大职责,思政课教师要比专业课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爱护学生的成长,以教师无私的爱引导学生。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情况,全面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思想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收效良好。用无私的爱心打开他们的心灵,与他们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 。在生活中树立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的生活态度,带头弘扬正气。

五、成绩与荣誉

她先后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济宁市优秀理论工作者,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青年教师优质课三等奖、校首届教学优秀奖三等奖、课件比赛二等奖等。在《党史文苑》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校级教研科研项目6项,厅级1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1项、国家级项目1项,主持的校级教研课题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


张继华同志事迹材料

张继华,男,1976年生,42岁,中共党员,1999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美术教育专业。2000年-2005年任教于济宁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2005年-2008年就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济宁学院美术系产品设计教研室主任。任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济宁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济宁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常务副主任、济宁市美术家协会设计艺委会副主任等职。

一、科研教学方面

在工作期间已相继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十余项,发表专业论文10多篇,参加全国性学术联展20多次。

2016年6月:著作《水墨心像系列丛书》,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17年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文化传承课题:“泗水‘鲁柘澄泥砚’传统工艺的影像呈现与传承研究”

2017年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艺术推广项目“ 运河绘事-大运河人文生态的美术呈现与线上传播”课题,负责项目活动策划、召集与实施统筹。

2015年主持济宁学院课题:卢禹舜作品的情境表现与图式探索研究。

2011年11月:论文 《境为心生 以形媚道--论中国画创作中“情境”与“图式”的关系》发表于《书画世界》。

2017年8月:论文《案头随想》发表于《中国艺术》。

2017年8月:论文 《传统的心境 现代的表情-- 论方骏先生作品的情境表现》发表于《美术观察》

2015年9月:论文《寻梦之旅--黄土高坡采风随感》发表于《美术界》

2015年9月:论文《传统新识》发表于《彩墨中国》

2016年:作品《九仙逸境新》入选“山东省首届山水画学术大展”。

2012年:作品《暮色清悠》入选的“八荒通神”--哈尔滨美术双年展,中国美协。

2014年11月:作品《清泉石上流》优秀作品,山东美协。

2015年10月:作品《莫道九仙无逸境》入选“第十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全省优秀美术大展,山东省文化厅。

2016年12月 作品《九仙逸境新》入选“山东省首届山水画学术大展”,山东美协。

二、学科建设方面

2014年,贯彻我校研究性大学向实践性大学转型方针,他具体负责产品设计专业建设,并逐步建立起金工、陶艺、版画、原创手绘等四个实训室,按照该系对实践型、应用性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向。以四个实训室为创作平台,带领学生坚持自主设计与文创产品研发,并参加省内外多项创新创业大赛和文创产品设计大赛。

2016年4月,金工实训室“錘揲铜器”项目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2016年5月,金工实训室“錘揲铜器”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

2016年6月,陶艺与金工实训室报名参加“山东第二届創客市集”。

2016年7月,陶艺与金工实训室作品“六艺荷花茶器”获创意济宁优秀奖。

2016年9月,金工实训室作品“荷韵工琢”入选2016年度“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

2016年10月,陶艺实训室创业项目“拾陶陶艺生活馆”获创意大厦路演大赛冠军。

2016年11月,济宁美术家协会设计委员会成立,暨首届委员作品展,产品工作室作品“金工茶器”获“儒韵匠心,创意济宁”优秀奖。

2016年10月,参与山东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6年6月,参与美术系设计实践课进行铜门工坊项目汇报,取得优异成绩。

2017年5月,参与“山东省第三届创意市集”。

2017年5月,举办产品设计专业“学院工匠 四人作品展”。

2017年6月, 实训室作品参加山东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类一等奖,获得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资格。

三、社会活动方面

2014年组织参与首届济宁市首届青年美术作品展(济宁市群众艺术馆)

2016年组织参与“问瓷-济宁书画名家画瓷雅集”(高新区大学园区)

2016年组织参与济宁美术家协会设计委员会成立,暨首届委员作品展(创意大厦)

2017年组织参与“儒韵。风尚—首届山水会双年展”(济宁群众艺术馆)

2017年组织参与申报“运河绘事-大运河人文生态的美术呈现与线上传播”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获批。

2017年组织参与济宁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采风活动

2017年“丝路中国,逐梦阳城”--全国名家走进阳城采风活动

2017年组织参与“儒风瓷韵”全国书画名家瓷绘展 (济宁市博物馆)

2018年参与申报“运河绘事-大运河人文生态的美术呈现与线上传播”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启动仪式

2018年组织参与“梦想汇 绘互动--济宁中青年名家推广项目启动仪式 (高新区梦之蓝主体酒店)

个人获奖情况:

2014年山东省第三届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师生基本功 二等奖

2015年 荣获济宁学院 “十佳青年人才”

2016年 荣获济宁学院“ 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教学一线教师,该同志始终以优秀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极参加党内的各项活动,努力学习党性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出色地完成了单位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张清坤同志事迹材料

 一、工作学习简历

张清坤,男,1981年7月毕业于本校体育系,同年16号留校任教至今37年。1992年任讲师。1986年和1997年分别入河南大学和北京体育大学各学习一年;2009年在前进大学中医学本科毕业;2011年在东北师大教育管理本科毕业并获学士学位。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多次利用假期外出拜师学艺,熟练掌握了一些中医医术和现代康复技术。先后考取了中医药局下属组织的中医康复师、针灸师资格证书,自筹资金购置了大量医学影像资料和理疗器材及针具,并制作了多种膏药,长期免费为师生使用与治疗至今已10年。这些对他在教学和治疗运动系统伤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教学

该同志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爱岗敬业,为提高教学质量付出了极大努力。近10年平均每年的课时量达到了600个课时以上,10年完成了20年的标准课时量。期间,创设了《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并承担了伤残学生保健体育课的教学。也为部分伤残的学生进行了长期心理、身体上的治疗,使其健康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有些完全康复。近几年来,他为扩大体育系运动康复专业同学的就业四处奔走,并为他们建立起了获得“国家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的渠道。极大解决了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与此同时获得了同学们对他的尊敬。

三、科研论文与教材建设

他发表过10篇关于提升我校学生的体质、体能及体育素养现状的论文;先后一次主编,两次副主编了由高校指导委员会审查,并列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大学体育》教材,该教材自2011年至今为我校大学体育课所使用的“校本教材”。其中,书内养生功法的技术图片均由该同志亲自示范。

四、日常工作

1.教研室主任

担任公体负责人31年,该同志以身作则带领老师们出色完成了每年的教学和比赛任务。主导修订了历次公体课程教学大纲,并组织成立了各项目课程教学组。组织集体备课,保证了教学质量,完成了每年的教学任务。他主导完成了公体课的优质课程建设。目前正进行精品课程建设。

2.训练比赛

多年来,他作为主要组织者,参与完成了校内各项体育比赛,先后参加了省高校历届大学生体育运动会;训练指导的队员多人次取得单项成绩的一、二、三名,团体总分也多次获奖进入前八名。多次带领校啦啦操队参加省及全国的比赛,并获得多个团体第一名。2012年该同志获得了全国啦啦操比赛“优秀教练员”的荣誉。

3.体育课外辅导

多年来该同志以校为家,每天在早操课及课外活动中带领学生们练功,曾受学校工会委托,每周按排三次以上的课外活时间辅导师生们练功。2016年以来他指导创立了我校第一个“传统养生协会”,并在团委的领导下,成功举办了超过300人参加的健康知识竞赛及健身气功比赛;多次在校田径运动会上,组织近500人的师生团队表演健身气功。

4.义务治疗、资助及教学

工作之外,该同志利用他的医术为许多师生及民众免费治疗运动系统伤病。通过他的治疗绝大多数的人都得到了康复。特别在各项体育比赛前后,为使伤病的学生得到及时治疗,多次都不能正常的吃饭和休息,甚至多次不分昼夜的去较重伤病学生的宿舍为他们治疗。利用课外时间先后接纳了上百名学生的请求,义务教授他们中医医术和康复技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扎实的针灸基本功,该同志经常让学生在他身上练习扎针。

多年来,他随车配带膏药、针灸工具及女生生理痛经贴,以更好地为广大师生及民众提供帮助。本学期免费发放近600贴黑膏药、60瓶液体膏药以及近400贴女生生理痛经贴,总费用达12000余元。近几年还资助近百名贫困生,资助金额达15000余元。

2012年为迎接全国啦啦操总决赛,校啦啦操队训练非常艰苦,临近比赛16个队员中就有六名队员受不同程度的伤。正是该同志的精心治疗,才确保了比赛的顺利进行。并获得了两项团体第一名,一项第二名。队员中袁相同学,比赛结束后开始跟该同志学习医术。毕业后,专门做康复技术的推广,成绩显著,年收入已达几十万,并要赞助体育系。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2016年9月下旬的一天上午,他遇到一名突发心脏病的老师,这位老师晕倒在地、面色苍白、满身虚汗,在他的紧急施救下,缓解了病情,脱离了生命危险。事后对他讲述了预防与保健的方法,至今身体良好。

该同志将一如既往的以匠心的精神继续他的事业,争取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季节同志事迹材料

季节,男,1983年5月生,曲阜市政协委员,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自2012年起在济宁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由一开始从高校直接进入高校的懵懂,到现在的得到众多学生认可,成为一名自身教学特色和科研成果的青年教师,这期间的成长源于他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身份,以及高校教师的不忘初心、坚持学习、终身学习的信念。始终严于律己,坚持不仅要做一名老师,要做一位好老师,要做一位有师德有信仰的好老师,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一、脚踏实地,甘于奉献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该同志在思想和行动上能主动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参政议政,并在实际工作中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参加工作以来,由于踏实认真的本性,他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现任济宁学院3D打印研发应用中心负责人,计算机科学系物联网教研室主任,计算机科学系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在本职工作之余,主动承担科研秘书、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大纲整理、教学试卷、毕业论文核查等一系列教学日常工作,同时承担了大部分学生竞赛工作,在省内外展现我校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精神风貌,连续三年在系部考核中被定为优秀等级。

二、认真教学,潜心教研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教学是他的本职工作。入职以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探索如何讲好一门课,上好一堂课,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将完整教学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和能力拓展;一门课程的培养目标传授知识只是最基本的,更多应是能力的培养。在每门课开始前认真调研,根据当前计算机行业发展形势,制定基于能与企业实际应用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计划。在实际课堂讲授中,以“感知-模拟-实战”三步走的教学模式和运用对比、比拟、启发等多种教学手段实施开展,逐渐形成了“理论通俗化、实践直观化、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特色,深受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形成了届届相传的极好的口碑。在每届学生的教学评价中多次看到这样的评语:“季老师讲课注重实战”、“非常喜欢老师的教课风格”、“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这使我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课堂中穿插各类思考,拓展相关知识内容,带领学生分析业界实际案例,鼓励学生提出应用设想并逐步构建系统框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三、关爱学生,道德典范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该同志始终认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激励、唤醒和鼓励,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堂下,他都给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因为只有立好自己的德才能更好的去树人。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只关注好学生,更多的关注那些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学生,在课堂下通过多渠道的去了解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力所能及的给予他帮助,尽量的让他们不偏离正轨,因此有很多学生亲切的称呼该同志为“老季”。2017年开始从事班主任工作,有了班主任这样一个头衔,本着“干一行爱一行”,切切实实想为学生做点实事,以学风建设为目标,利用课余时间为所在班级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班会,呼吁学生明确目标规划未来,举办了职业规划、行事态度、恋爱观、毕业道路选择等主题班会,多次邀请该同志实验室团队的优秀学生和毕业生分享学生比赛、考研考公经验。始终向学生强调大学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不代表终点,不要自我否定,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规划。经常与学生在一起,大一、大二的学生也能主动向他袒露心扉,让他给他们曾经迷茫的心指明方向。一位大四的毕业生曾如此评价:“非常幸运能在济宁学院遇到季老师,在他的培养和付出下,我实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蜕变。”这些评价和经历都是该同志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能为学生做点什么,帮助到学生让他内心感到充实,是他永远奋进的动力。

四、坚持学习,锐意进取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断学习,开展科学研究也是一项必备的素质。特别是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去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自工作以来,他连续参加了2家企业组织的共计5次师资培训,保持知识的更新,先后承担企业横向项目10余项,了解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弥补高校与企业的断层。为保持知识的完整和先进,他还会一直坚持培训下去,学习下去。他在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开展科学研究,近5年来在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方面主持了省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2项,发表了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2篇,EI论文3篇,申请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5项,软件著作权8项,位居该系科研成果排行榜前列。他积极实施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获得济宁学院优秀教学改革成果奖一等奖,获批教育部高教司“协同育人”创新创业类项目一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2项。每日坚持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锻炼学生水平,获得省级学生比赛奖励10余项,其中包含2014、2018创青春大赛银奖、铜奖,2015、2017挑战杯一等奖两项,省级学科技能大赛一等奖若干,是我校目前唯一能够在此类高标准赛事中获奖的团队,使我校学生有机会与985、211学校同台竞技,在各方面展示了济宁学院学生的水平和风采

该同志始终秉承 “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教学与科研不冲突”的理念,一方面教学促科研,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科研反哺教学,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反映到教学课堂中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场景和研究热点和解决方案。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会再接再厉,努力为济宁学院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有技术的优秀学生。


杨景生同志事迹材料

杨景生,男,1965年生,中文系教授,写作教研室主任,写作研究所所长。中国写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常务理事。杨景生同志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爱岗敬业,勤恳工作,在学术研究、教书育人、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曾被评为济宁学院优秀教师、济宁学院科研创新先锋共产党员、济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

杨景生同志多年致力于写作理论、秘书学、当代文学创作领域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创新成果。针对中国写作学科建设,在国内写作学界提出了“整合中西方理论资源,构建中国现代写作学话语体系”宏观构想,提出并长期进行“写作理论资源”系列研究,主持完成“司空图《诗品》的写作学意义研究”等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现主要从事“儒家写作思想”研究。构建写作观察理论体系,创建写作体验层次论。在《东岳论丛》《齐鲁学刊》《小学评论》等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观察与体验》《写作观察论》学术专著2部、《写作能力探究》《文学描写艺术》等编著12部、高校教材6部。代表性成果官方鉴定为“理论价值、创新性A级”。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优秀成果奖等20余项。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获中国旅游散文一等奖等10余项。

杨景生同志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做主题报告,介绍我校相关研究的学术队伍、研究方向、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和教学改革实践,论文多次获奖,得到学会领导、资深专家的一致肯定,论文、著作的理论观点被吸收进全国高校教材,出版的著作被许多高校列为学生必读书目,发表的论文被多校列为教学参考资料。研究成果、理论观点在国内写作学界有较大影响。

杨景生同志承担汉语言文学、秘书学等专业的《基础写作》《秘书学》《文秘写作》《新闻写作》《应用文写作》《论文写作》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内容上,根据社会需要,结合最新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力争教给学生准确新鲜、切实有用的专业知识,培养专业和职业所需的能力。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提出了“按需设课,分流培养;因人施教,跟踪指导”的教学理念,针对社会写作需要、学生兴趣特长进行课程开拓,在不同专业、不同阶段成功开设《秘书学》《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文秘写作》《论文写作》等不同方向课程,培养、提升学生专业写作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教学改革,构建、实施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趣味性、实效性的训练体系,受到国内专家高度评价。主持完成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师范院校作文评改评讲改革系统研究”、济宁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语境中写作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秘书学实践教学探索研究”等多项教改研究项目,官方鉴定为“取得丰硕成果,分量很重,效果显著”,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济宁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建立“济宁学院写作采风基地”,举办生态旅游作品大赛,山东省写作学会会长称为“我省写作教学的创举”。建设写作公共邮箱xiezuo66@163.com、QQ群、微信群等,构筑灵活多样的师生写作交流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效果显著。在学生考研、考公务员、考编等升学、就业中发挥了作用。在写作大赛、教学技能大赛中,多人次获奖。有的出版长篇小说,在各大报刊发表诗歌等作品。

杨景生同志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做好传、帮、带,毫无保留地指导青年教师教学、科研。

杨景生老师关爱学生,乐意与学生交朋友,针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心理、专业问题给予耐心指导,化解迷惑,受到学生尊敬。杨景生同志热情为学生服务,利用休息时间,为考研、考公务员,考编、参加各种比赛的学生提供资料、咨询,进行细致、深入辅导。指导学生社团,举办专题讲座。对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提供跟踪指导。

杨景生同志在学术研究中,孜孜以求;在教学中精心备课,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常常熬到深夜。杨景生同志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医生开好假条,仍坚持上课。为了不耽误学生毕业,在手术前后坚持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

杨景生同志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细致,一丝不苟。常说:“要示人以美,不要示人以丑!”“写完要多看一遍,再看一遍,力争万无一失!”“要考虑到、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力保万无一失!”深深影响了学生,被学生戏称为“杨氏名言”。

杨景生同志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工作。经常为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公文讲座,指导社会写作,培养社会写作人才,受到好评。设立“济宁学院写作指导基地”,指导中小学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地方教育改革。积极参与地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野外勘察、景点设计,撰写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书,设计美丽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图。策划、参与邹城老龙湾梨花节,多渠道宣传、推广。提出地方文化开发建议,撰写“乡村记忆”系列文学作品,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推广传统文化,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效益显著。 

 

郑玉梅同志事迹材料

 郑玉梅,女,1968年12月生,学前教育学院教师,副教授职称。199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获教育硕士学位。该同志政治思想觉悟高,为人正派,作风朴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始终把教书育人贯穿在工作中,成绩突出。多次在年终考核中获优秀,连续多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获得多次优秀教学奖,2014年被评为济宁学院“优秀教师”。 她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等方面表现优异,是一位成绩突出、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一、思想素质良好,政治信念坚定

该同志思想政治素质良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践行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能够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育理想、教育信念坚定。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教学工作热情饱满,很好地配合学院领导的工作,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学院领导的肯定。她为人正直,做事干练,不计较个人得失,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

二、热心教书育人,教学水平精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该同志一直承担学前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年年超额完成学院规定教学工作量,先后讲授过的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史》、《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其中《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多年来一直未曾间断。教学中始终把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工作指南。通过多年的教学努力和创新,成绩突出。2008年她主讲的《整体性原则与启发创造原则》一课,在全省师范学校《教育学》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第七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山东省复赛活动中,荣获指导教师优秀奖。2011年,在济宁市第六批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被评为职业教育教学能手。

为了更快和更好的提高课堂授课效果,传授学生更多更新的知识,该同志还非常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作技能的提高。无论是重复课还是新开课,她都能够做到把好教学环节中的每一关,工作态度端正,认真准备每一堂课,备课详尽、细致,不断充实新的内容,精心设计教案,并且注重授课方法,以知识的传授为根本,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作风,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掌握教学节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该同志同时连续多年参与专升本考试辅导,为学生进入高校进一步深造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学生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学生教师在编考试辅导工作中也尽心尽责,深受学生的欢迎。她教过的学生都肯定地说,听了郑老师的课没白听,既学到了知识,又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自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并连续多年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在工作中,忠于职守,以身作则;关心学生,爱字当头;民主管理,信任学生。为了能更好的做好学生工作,2016年她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担任学校心理辅导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个别心理咨询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2018年5月,带领学生参加济宁学院第二届朋辈心理辅导大赛,获得一等奖。

三、科研意识较强,积极参与教改

该同志还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繁忙的日常教学中不忘总结经验,撰写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其中《幼儿几种特特殊心理现象之解析》发表在《山东教育》。同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其中2009年参与的山东省教育教学规划课题《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通过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鉴定,2012年参与的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研究》通过专家组评审鉴定。2017年10月申请并通过济宁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核心教育理论课程教学与学生专业能力发展》,该课题正顺利进行中。

该同志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只是做了一些老师该做的工作。但是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经典论述;践行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一诺言。爱无价,情永恒,为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始终用自我的爱、自我的情,永远在教育路上跋涉着、耕耘着、探索着、追求着…… 

 

郑晓雯同志事迹材料

郑晓雯,女,1979年7月生。中共党员。化学与化工系讲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尽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走上讲台的十余年,该同志一直兢兢业业地勤勉工作,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钟爱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那一份光和热。

、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素养

思想政治上,该同志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认真学习、领悟、贯彻党中央精神,努力践行“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夯实政治理论基础,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一言一行都要体现出守纪律、讲规矩的意识。同时,模范地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的高校教师。

二、潜心专研、勇于创新,丰厚专业素养和教学教研水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她一直担任物理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主讲老师,年年超额完成学院规定教学工作量。在教学中,认真负责,并虚心、诚恳地向老教师及其他年轻教师学习,吸取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在2008年济宁学院举办的首届青年教师优秀教案比赛中获二等奖,2015年举行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荣获三等奖。近五年来,学生评教成绩三年位于班级第一名,两年第二名。

另外,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按照“加强基础、注重实践、提高能力”的原则,确立了由“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层次组成的创新型物理化学教学内容新体系,并运用“工程实例”案例、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强化了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以致用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应用实践能力,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她主持济宁学院教改项目一项,现已顺利结题,并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参与省教育规划课题两项;发表教学论文三篇。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于课程教学和实践中,目前指导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1项、校级资助2项,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关爱学生、用心引领、润物无声,塑优秀人才

自工作以来,该同志担任了2007级化学教育及2013级化学师范专业的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集体、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和自身的进取精神,并从思想、生活、就业等各个方面去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尽力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曾多次及时地护送突患疾病的学生上医院就诊,让家长放心,让学生舒心。对家庭出现突发事故的学生,她及时向系部、学校争取资助,并积极组织募捐等多渠道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注重开展学风和班风教育,教育学生要早立志、立大志、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两届班级的学风都非常浓郁,2007级化学教育专业专升本率达58%,2013级化学师范专业四六级通过率85%、考研上线率达41%。

此外,她历年担任系物理化学课程考研辅导工作,常常利用午休、周末的休息时间为考研学生解答难题。为了节省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通常是学生先通过QQ、微信等方式将题目和问题发送过来,该同志利用自己时间将问题解决并将解题思路、相关知识点加以串联后,再让学生来办公室,以最快速度给学生讲解,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也保证了考研学生在物理化学科目上取得优异成绩。自从学校升本以来,该同志系每年考研率都稳居榜首。

四、锐意改革,刻苦钻研业务,提高科研水平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既要在教学上建功立业,又要站在科研探索的前沿。因此,她在教学之余,十分注重自己科研能力的提高,一直进行着生物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及过渡金属催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工作。其研究团队围绕过渡金属催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决速步及反应选择性等问题展开相关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较系统地掌握了铑催化环加成反应领域研究的前沿进展和主要不足之处。近年来,她先后承担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科技项目一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一项、山东省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两项,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五、爱岗敬业,敢于奉献,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作为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该同志积极开展课程教研活动,以提升教研室整体教学水平,确立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体系。2011年,本教研室承担的结构化学课程被评为济宁学院精品课程,2012年,物理化学课程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在2015年该同志院本科教学评估复评之前,顺利完成了物理化学实验室从E区到F区的整体搬迁。新的实验场地有实验室7间,准备室1间,可同时开设12个实验,极大地改善了实验环境和条件。在过去的几年里,物化教研室每年都有近一半的老师在外攻读学位、访学进修等,教研室教学任务重、人员少,她与教研室其他老师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

除了繁重的教学科研等工作外,她还负责系党总支灯塔-党建在线系统信息管理、后台维护及纪检等党务工作。协助系党总支书记组织实施系教工党支部的各种学习和理论创新活动,处理系里党员老师信息变更及管理工作等。

该同志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既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但参加工作以来在领导和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下,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完成各项任务,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得到了领导、老师们的赞誉、学生的认可,于2016年被评为济宁学院优秀教师、2017年被评为济宁学院三八红旗手。有一种快乐叫付出,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她会一如既往地将自己的爱和责任倾注到钟爱的教育事业中,在平凡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梁宝东同志事迹材料

梁宝东,男,1978年11月出生,九三学社社员,200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系讲师。微生物与生物化学(原微生物与发酵工程)教研室主任,农业生物技术专业负责人,学院“十三五”重点培育项目发酵工程实验室负责人。2014年度济宁学院“优秀教师”。

该同志从教十几年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事业和科学研究中。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为己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勇于创新,在师生中具有较高威信。

一、思想政治素质好,坚持立德树人

他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认真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立德树人,积极投入我校的快速发展中。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德高尚。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作为教师,他十几年如一日,立足教学岗位,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承担着生物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和农业生物技术专科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年年超额完成学院规定教学工作量。主讲《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发酵工程》、《发酵工程实验》、《乳与乳制品工艺学》、《水产品加工工艺学》、《乳与乳制品工艺学实验》和《水产品加工工艺学实验》等专业主干课,《氨基酸工艺学》等选修课,《饮食与健康》、《食品安全学》全校科学素质选修课。校级精品课程《微生物学》和《发酵工程》课程负责人。教学中,他一丝不苟认真完成每次的教学任务,重视各个教学环节,做到因材施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勇于创新,致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和实践教学效率,教学效果优秀,受到学生、同行及专家的好评。

该同志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2014-2017年,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省级教学改革课题1项,2018年,该教改项目的教学成果获得了“山东省高等院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2015年,主讲的2门课程被评为济宁学院精品课程;参研校级教改项目多项并发表相关教改论文。2013-2015年,主持完成校级教改项目1项,参加2013年学院微课教学比赛,获得优秀奖。2012-2013年,参编高等院校国家级“十二五”规划专业教材2部(其中一部教材为副主编),分别由科学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年以来,先后指导毕业论文50余篇,多人次获得优秀毕业论文。

他定期完成农业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组织专业相关教师完成各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修读建议的制定或修改工作。根据教研室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教研室的各项工作。如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团队建设、试卷及评阅、毕业论文开题检查评阅答辩、教学研讨等工作。

三、积极开展应用型研究

科研是教学的基础和保证,他在认真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努力提高自己的研能力和业务水平。在学院“十三五”培育项目发酵工程校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团结研究团队成员努力工作,在2014年年度考核中评定为优秀。

该同志主持济宁市科技局产学研合作项目和横向科研课题(合作单位:梁山正大菱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计2项,项目经费共计20余万元;主持完成校级科研课题2项;指导完成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重点资助项目3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研市厅级、校级科研课题10余项;近年来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学院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3次。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得省级三等奖1次。2017年,被评为“济宁学院优秀青年人才”。

四、充分利用学校科研平台,开展社会服务

2018年,他积极参加学院科技扶贫工作,先后赴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和泗水县泗张镇进行考察,与铜井镇山羊养殖基地达成初步合作意向。2018年,作为技术指导,与山东沃森利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合作,就微生物农业菌肥和微生物除臭液生产达成意向。2017年,与金乡县江晟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大蒜酒的研制进行初步接触与合作洽谈。2017年,与济宁贝塔环境检测有限公司进行了初步接触,2018年上半年,我系学生进入该公司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试验。

近年来,依托发酵工程实验室和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平台,他积极开展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先后与正大菱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东宝食品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就酵母菌发酵与大蒜皮降解联合开展了研究。

五、积极投身学生的学业指导

他作为生物工程专业2007级2班班主任和农业生物技术专业负责人及其他专业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业和就业观念,以专业和就业带动学风,以良好的学风带动班风。2011-2015年,充分利用假期的休息时间,带领学生多次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011年,带领学生开展“调研山东”社会实践活动,并获得山东省三等奖;2011年,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课外作品活动,获得省级三等奖。


戴静同志事迹材料

 戴静,女,1977年2月生,大学英语教学部讲师,中共党员。2006年来我校工作。12年来,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职责感,处处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她思想积极、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踏实。能够勇挑工作重担,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潜心钻研,勇于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她用尽心尽责的工作诠释了一名平凡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一、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则是我们教师的灵魂。高尚的师德通过三尺讲台,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成长。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该同志一直把“爱岗敬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她从事工作以来,时刻注意学习其他教师工作中的优点,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在实践中努力改正。她注重教学钻研和学科方法的研究,力求将每节课都教得生动,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实施素质教育,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既教书又育人,结合教学内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树立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同时,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她善用教材内容,落实好教育学生,把德育工作做到位。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她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一个班的学生很多,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戴静老师总是能在备课时考虑学生多层次需求,在讲课时能够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的课堂反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适时地增减。

二、尊重学生,奉献爱心,做到为人师表

该同志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就下定决心: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12年的教学工作,使她更加明白,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她尊重理解学生,信任关心学生,她总是注意发现和利用一些小的契机去开导学生。她一直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工作,较好的实现了因材施教。她在学生中威信高,深受学生爱戴。

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她积极参加奉献爱心活动。2015年11月,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泗水项目的支教工作。2017年10月,她在第一时间参加了大学外语教学部与曲阜小雪镇中学结对共建活动,前往小雪镇中学开展支教活动。两次志愿者活动中,戴静老师得到了当地领导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多方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面对多元文化和社会对教育的冲击,面对学生日趋复杂的思想和多样的心理,仅靠对学生的关爱,仅靠时间与汗水的付出,是难以为继的。良好的师德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对事业的奉献,更体现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此,钻研教材,研究学情,提高业务水平,是她从教以来不懈的追求。她从毕业至今从未间断过自我学习、自我充电、自我加压,并珍惜每一个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该同志每个暑期都会参加全国大学英语教师培训活动,在培训活动中虚心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2012年9月,她考入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她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期间,她从没有睡过一次懒觉,总是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入睡,每天学习、阅读时间超过10个小时。2014年成功获得了第二个硕士学位。

四、潜心钻研,勇于创新。

从教以来,该同志潜心钻研教学,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工作,研究方向定为翻译实践与理论、跨文化交际。近年来她致力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英译研究。围绕研究主题,共发表论文9篇,其中2016年02月在“高教发展与评估”,发表核心论文1篇:中外翻译主要理论概述-评《现代英语翻译理论与教学实践探究》。大学学报4篇:汉英季节词“春”与“spring”之语义韵比较及翻译、从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解读幽默言语翻译—以《名利场》杨必中译本为例、《论语》中文化词汇翻译策略对比研究 ——以辜鸿铭、刘殿爵、威利和许渊冲《论语》英译本为例,影视字幕翻译中文化词汇翻译策略研究---以影片“霍比特人3” 为例。她成功主持完成课题5项,其中市厅级项目2项:济宁市社会科学课题“地方院校“专业+翻译”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美国二十世纪《论语》英译的历史进程及文本范式研究”。

该同志教科研工作扎实到位。2014年06月,她在济宁学院第一届青年教师讲课教学竞赛中荣获三等奖;2015年12月,她主持的课题“地方院校专业+翻译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济宁市第二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6年12月,她主持的教改课题“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下学生翻译能力提升对策研究”获济宁学院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她相信,只要心中有奉献精神,有高尚的师德,只要不断的去学习进取,就能做到越来越好!

Copyright (c)  济宁学院 版权所有     
许可证:鲁ICP备12014410   鲁公安网备 37088102000136号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新区杏坛路1号    联系电话:0537-3196001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