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百廿春秋薪火相传 百廿育才铸就华章——我校隆重举办纪念曲阜师范学校办学120周年活动

时间:2025-10-11  信息来源:   点击:

10月11日上午,我校隆重举办纪念曲阜师范学校办学120周年活动“曲阜师范学校百二十年师范教育会讲”。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长孙、济宁学院名誉院长孔垂长,著名作家、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济宁学院特聘教授、万里委员长长子万伯翱,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同志长孙王明华,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邢光,省委台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王清玉,我校校友、曲阜市委副书记王庆明,我校校友、曲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张瑞甫,我校校友、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向华,我校校友、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中华职教社老年专委会主任费秀壮,济宁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清明,学校领导李凡路、尹春光、赵明、孔繁润、刘国栋、张永强、刘克非以及校友、师生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等欢聚一堂。活动由济宁学院党委副书记丰家雷主持。

王清明致欢迎辞。他代表济宁学院全体师生对各级领导、嘉宾、校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回顾了曲阜师范学校办学120年的发展历程,学校始终秉承“博学笃志 择善敦行”的校训精神,在教育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以培养优秀师资、培育栋梁之才为己任,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他指出,学校将以纪念曲阜师范学校办学120周年活动为起点,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师范薪火,赓续红色血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红色文化和儒家文化融合育人,着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影响力的教育品牌,努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孔垂长致辞向学校赠送礼品。他指出,曲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曲阜师范学校120年的办学历史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坚守,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他希望,学校继续坚守“斯文在兹”的信念,让儒家“修身齐家”的家风融入师德建设,让“仁者爱人”的情怀成为师者底色,让“天下为公”的担当成为学子追求,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出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

万伯翱致辞向学校赠送礼品。他深情回忆了父亲万里与曲阜师范学校的深厚渊源,并高度赞扬了学校120年来在师范教育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他希望学校能够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希望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在济宁学院这片承载着百年师范传统的沃土上,继续发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把知识转化为建设祖国的本领。

王明华致辞向学校赠送礼品。他结合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同志的革命精神,勉励师生们要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指出,曲阜师范学校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希望学校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校友代表、曲阜市委副书记王庆明在致辞中回顾了在校期间的求学经历。他说,师长们不仅传授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更以言传身教让我们懂得了何为师者风范,何为责任担当。他表示,将始终铭记自己是曲阜师范学校的一员,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发展。同时,他鼓励在校的学弟学妹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懈奋斗。

校友代表费秀壮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母校的赞美之情。她说,曲阜师范学校这120年,从孔令贻创办新式学堂,到“红二师”传承至今的红色基因,再有万里委员长的革命家政治家风范,始终在滋养着每一代教育工作者,已经成为济宁学院引以为荣的精神血脉、榜样力量——以“木铎”为志,承教化天下之责,在新时代薪火相传。

致辞完毕后,举行了曲阜师范学校一百二十年师范教育会讲。会讲以“曲阜师范学校百二十年文化精神的体悟与传承”为主题,旨在梳理曲阜师范学校自建校以来积淀的传统文化、红色基因与师德精神,为新时代师范教育现代化转轨作出自己的贡献。我校校友、山东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王方晨先生以“曲阜师范学校传统文化底蕴的价值”为题展开对“论语”的阐述。我校校友、曲师大二级教授张瑞甫先生围绕“曲师精神与师生风范”分享了对“风范”独到见解。原曲阜师范学校校长宋思伟先生讲述了万里委员长的“担当”精神。我校校友、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向华女士围绕“红色文化精神的塑造与意义”,论述革命精神在曲阜师范发展中的“火种”意义。

曲阜师范学校肇始于1905年,前身为孔氏家族主导创办和亲自管理的新式师范学堂“曲阜县官立四氏初级完全师范学堂”。孔子76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先生亲自担任学堂总理,开创了现代师范教育之先河。1919年,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二师师生掀起反帝反封建学潮。1922年,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王尽美同志到校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开展党的工作。1926年,校内成立了鲁西南地区最早的中共党组织——中共山东省立二师支部。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曾在此学习并从事革命活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曾在此执教。原文化部代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著名作家吴伯箫等曾在此就读。这里见证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发展,书写了立德树人的壮丽篇章。2008年,曲阜师范学校整建制并入济宁学院,开启了办学育人的新征程,学校步入了改革发展的新时代。2019年,曲阜师范学校旧址被确定为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曲阜师范学校旧址入选山东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撰稿:张旭     摄影:陈梦园、融媒体中心    审核:刘克非    责编:李艳秋】

Copyright (c)  济宁学院 版权所有     
许可证:鲁ICP备12014410   鲁公安网备 37088102000136号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新区杏坛路1号    联系电话:0537-3196001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