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2021 年年会于11月26日至28日在潍坊学院召开。学会副会长、我校外国语学院名誉院长卢卫中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杨楠,副院长张殿海、张颖,刘晶等17名教师参加会议。
由于疫情,本次年会以线上会议的形式进行,会议主题为:“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学研究”,具体议题包括:新文科与语言学理论研究、新文科与外语教学融合与发展 、新文科与翻译理论研究、新文科与外语教师发展、新文科与区域国别研究、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建设、语言学的跨学科融合与发展等方面。本次会议邀请了我国语言学界的知名专家:同济大学的张德禄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王文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苗兴伟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党争胜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张辉教授和山东大学的王俊菊教授做主旨发言,分别探讨了新文科背景下的中国话语外译、外语教育中国化、语言生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批评认知语言学与主体间性、多元人才培养与交叉学科建设等话题。省内外语言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高校师生也积极参会,并在各专题论坛做了发言。在主办单位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和承办单位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的齐心合力和精心准备下,本次年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并确定了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2022年年会的承办单位——济宁学院外国语学院。卢卫中教授在闭幕式上作大会总结发言,杨楠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年会承办致辞。

杨楠首先向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表达了衷心感谢,感谢学会对济宁学院的信任,并就本次年会的重要议题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表示非常期待下届年会我们能看到中国话语外译还有哪些语言选择模式的探索;中国英语是否能突破重围,在更多国际事务和外宣外译中用我们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传播中国文化;能看到语言生态化背景下更多有关黄褐色大地语法和绿色语法的探索;我们想了解新文科背景下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多元人才培养与交叉学科建设更多的途径和探索,我们想知道如何在办中国化的外语教育探索中更好地融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于一体服务我国语言发展战略。然后,杨楠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及科研成果等方面对济宁学院外国语学院进行了介绍。她重点介绍了外院的“6+1+1”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要坚守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人才培养主阵地,切实提高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6”指根据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特点建构形成的生态人文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闭环系统中的常规教学6大坚持。“1+1”指打造1个传承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孔孟之乡地域文化国际传播力的教学研共同体,开创1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的校企校地深度融合的双导师制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最后,杨楠指出外院的学科专业建设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亟需专家学者的指导帮助和学术思想的引领带动,表示会严格按照办会规定和程序要求,配合做好2022年年会筹备的各项工作。同时期待2022年疫情消除,年会能够走下云端,专家学者们能够跨越山海,面对面相聚济宁学院,办一场有温度、有情怀、有高度的学术盛会。

外国语学院教师也积极参与学会各分论坛学术交流。其中,刘晶老师参加了分论坛并做了题为《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需求分析调查研究》的发言。她首先介绍了新文科建设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并分享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需求分析的一项调查研究,从概念界定、研究设计、研究发现、启示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撰稿:刘晶 图片:张颖 审核:杨楠 责编: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