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传真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传真 > 正文

音乐学院第六期“美育大讲堂”成功举办

时间:2025-04-27  信息来源:音乐学院   点击:

4月24日下午,音乐学院成功举办第六期“美育大讲堂”,本次讲座以“武舞:当力量美学遇见东方礼乐的千年浪漫”为主题,由学院青年舞蹈教师王雨主讲。学院班子成员、教工支部党员出席活动,吸引了全校3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索这一古老艺术的文化密码。

王雨解析武佾舞时指出,武佾舞这一古代礼乐以“佾”为形式,舞者持干(盾)、戚(斧)列阵,通过刚健舞姿传递“文武相济”理念。干戚作为礼器与兵器的融合载体,其持握规制既体现儒家“仁勇并重”思想,亦暗含等级制度内涵。

谈及武舞的历史演变,王雨带领大家穿越时空,追溯其从原始社会劳动与战争中萌芽,历经西周礼乐制度规范、春秋战国与武术结合、汉唐繁荣、宋代变革,直至现代传承创新的漫长历程。讲座借珍贵舞谱与表演影像展现武佾舞从实战技能向艺术表达的升华轨迹。

本次讲座特别设置武佾舞学习与体验环节。王雨分解演示揖礼起势、执器移步等经典动作,指导观众在“左盾右斧”的虚实转换间感受力量控制。参与者通过亲身演绎十字定格的战斗意象,体悟盾斧不仅是兵器礼器,更是“仁勇之道”的具象化载体。

最后,王雨解读武佾舞文化内核:它承载儒家“礼乐相济”,以刚柔动作诠释 “文武兼备” 美学,用 “中庸” 力量控制映射道德,借 “仁者之勇” 仪式升华传递教化,肢体语言构建 “天人合一” 空间,唤起集体共情。未来,武佾舞将以身体为媒,在美育中唤醒文化主体性,推动传统伦理转化,创新传承提艺术品质,为文化自信注力。

本期讲座是学院美育工程重要实践,深耕舞蹈文化,为师生构建传统艺术认知新维度。在武佾舞韵律中体悟“执干戚以舞” 的人文智慧,感受中华文化 “和而不同” 特质。讲座成功举办,体现音乐学院创新活化非遗传承,以学术与大众视角,让武佾舞等传统舞蹈突破技艺展示,成为可体验文化场域。“以舞化人” 的美育实践,提升了学子艺术审美,激活了传统艺术生命力,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高校范例。

(撰稿:龙聪颖、王雨      摄影:音乐学院新媒体     审核:辛亚杰      责编:张倩)


Copyright (c)  济宁学院 版权所有     
许可证:鲁ICP备12014410   鲁公安网备 37088102000136号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新区杏坛路1号    联系电话:0537-3196001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