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赓续红色血脉,7月7日至14日,美术学院师生赴威海市开展2025年暑期“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沉浸式研学与主题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推动红色文化与美育教育深度融合,学院团委副书记林松带队,20余名学生骨干参加。
师生一行依次到达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一战华工纪念馆、天福山起义纪念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毛泽东像章博物馆。

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师生驻足凝视“致远舰”模型上的弹孔痕迹,仿佛听到百年前传来的炮击声,学生骨干化身“红色讲解员”,声情并茂地向游客讲述红色历史故事;在一战华工纪念馆,面对华工用血汗书写的“家书”原件时,师生深刻体会到“爱国从来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是千千万万普通人奉献精神”的真谛;在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师生见证了“中共胶东特委成立,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并发动起义”的战斗历史,重温了革命先辈不畏艰难险阻、英勇斗争的光辉岁月;在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师生被郭永怀先生“两弹一星”的事迹深深打动,深刻理解了“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内涵,学生骨干选取了最为触动的场景进行美术创作,以独特的艺术方式让历史“走”出展柜、“活”在心中;在毛泽东像章博物馆,每一枚像章都像一扇“时间窗”,将历史瞬间定格为永恒,师生漫步于“时代记忆”展厅,仿佛穿越了历史,接受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与崇高精神的洗礼。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学、练、讲、研、悟、创”的“六位一体”创新方式,加强了青年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刻领悟,坚定了青年投身伟大事业的理想信念,不仅是一次美育的实践之旅,更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美术学院始终坚守“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积极引导青年在实践中体悟、在锻炼中成长,以实干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撰稿:林松、曹力文 摄影:美术学院新媒体中心 审核:杨晓青、张继华 责编:林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