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暑气蒸腾。为精准掌握运动康复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动态,筑牢暑期安全实习防线,强化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7月25日,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蒿鹏、副院长宋正义、运动康复专业教研室主任孔伟教授一行,前往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济宁中医院、曲阜市人民医院、曲阜市中医院等四个集中实习基地,开展沉浸式走访与深度调研。
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调研组在康复科申延君治疗师陪同下,深入康复治疗大厅、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运动损伤康复区等实习一线。通过观摩学生实操流程、与带教老师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实习生在运动损伤评估、个性化康复方案制定与实施、心肺功能康复训练等核心技能的学习进展与挑战。看到学生们将课堂所学的运动疗法技术学、生物力学、康复评定学等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能力,调研组对医院提供的优质平台和规范带教给予高度认可与感谢。

曲阜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孔慧君详细介绍了实习生接收流程、带教体系、考核标准及质量保障措施,高度评价该院实习生的专业素养、学习态度和动手能力。教学主管杨娜、康复科主任王桂兰表示,希望未来加强联合临床科研、教学及案例研讨,深化双方交流。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济宁医院和曲阜中医院的座谈会上,实习生们围绕“临床康复与竞技体育康复差异”“中医传统疗法在康复中的应用”等话题展开讨论。曲阜中医院科教科孔主任强调,临床实习是运动康复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学生需在实践中精准掌握技术、建立临床思维,这直接关系到未来服务社会的能力。


通过座谈,学院与实习单位达成共识,未来将在“双师型”教师培养、科研联合攻关、康复技术工作坊、就业渠道拓展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打造区域领先的运动康复人才培养高地,输送更多“懂临床、精技术、善沟通”的复合型康复人才。
此次调研为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体育学院将持续跟踪实习生成长,以实践反馈推动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与实践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子实现高质量就业。
(撰稿:孔伟 摄影:姜景涛 审核:刘亚斌 责编:王天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