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着力培育“懂文化、会翻译、能传播”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助力地方文化国际传播,深化《孔孟之乡地域文化翻译》课程教学改革,10月23日,外国语学院以“理论+实践”为路径,组织该课程学生前往曲阜孔庙开展特色实践教学活动,并特别邀请书香曲阜研学基地资深讲师李学欣进行深度讲解,为外语专业学子打造了一场 “行走的文化翻译课堂”,助力其在文化现场提升翻译实践能力。

《孔孟之乡地域文化翻译》是外国语学院立足地方特色、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特色课程,本次孔庙实践教学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创新性地将教学场景从教室转移到文化现场,让学生在触摸历史、感受文化的过程中,提升地域文化的跨语言传播与翻译能力。
在李学欣的带领下,学生们穿过万仞宫墙,沿着孔庙中轴线,先后参观了棂星门、奎文阁、杏坛及大成殿等核心建筑。李学欣凭借扎实的儒学知识和丰富的研学讲解经验,不仅详细介绍了孔庙的建筑规制、历史沿革以及背后蕴含的儒家文化思想,还结合具体文化符号深入解读其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每一处建筑、每一件文物都是地域文化的‘活载体’,只有真正理解其背后的故事与思想,才能在翻译中准确传递文化精髓。” 李学欣的讲解让学生们对地域文化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知。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带着《孔孟之乡地域文化翻译》课程的学习任务,边听边记、边思边议,将课堂上学到的翻译理论、文化负载词处理方法等知识,与现场的文化场景相结合。
下一步,外国语学院始终致力于将地方文化资源与外语教学相结合,通过邀请专业研学讲师、走进文化现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夯实翻译技能、深化文化理解,培养能够讲好 “孔孟之乡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外语人才。未来,学院还将继续拓展实践教学场景,与更多文化机构合作,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学习与实践平台。
(撰稿:颜冬梅 摄影:颜冬梅 审核:王朝杰 责编:张思媛 )